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及金山区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部署安排,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外部环境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家经济“新常态”、上海市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以及金山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的背景下,我校要主动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常态。
1.国家经济新常态下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发展职业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这些指示精神深刻阐明了在国家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地位,为我们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2.上海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市教委要求继续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着力建设若干所融职业教育和高层次职业培训于一体、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职业教育品牌院校;同时,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示范性品牌专业和在本市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品牌专业,这为我校创新提升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学校优化调整的新环境。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上海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步伐。金山区是上海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单位以及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单位,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创意印刷、生物医药、重大装备与智能制造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学校审视办学定位,确定专业结构优化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重点专业引领、主体专业支撑、新兴专业跟进”的专业布局提供了现实依据。
4.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学校转型升级揭示了发展新方向。当前全球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大时代。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随后国家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将在总体上推进中国的生产制造向生产“智造”迈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理所当然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的发展趋势,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师资建设等各方面积极变革,推动学校的转型升级。
5.职业教育的跨境发展趋势为国际化办学提出了发展新预期。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力资源的运用和管理出现了国际化趋势,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众多的国际合作组织;中国的职业教育也正在走出国门,进入到国际合作领域。尤其是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启动的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德等师资培养合作项目,以及我校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机构、跨境企业的专业合作,有力推进了上海职业教育和我校专业的国际化发展。这些均为未来上海职业教育和我校专业发展,奠定了国际化的基础,也昭示了上海职业教育国际融合、国际化发展的新预期。
6.未来生源的特点以及社会就业需求对学校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挑战。今后5年内,本区域内生源总体平稳,并略有上升。其中,随迁子女所占的比例较大,并逐年上升。以金山区生源为例,在现阶段,随迁子女与本市子女初中段的生源比约为3:7左右,年级越低,随迁子女所占比例越大,在小学阶段已经有学校出现了倒挂现象。由于随迁子女来沪入学时间参差不一,基础各不相同,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容乐观;从需求端来看,由于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社会、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综合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将成为用人单位考量的主要指标,这些均对学校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内部环境
1.“十二五”目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学校调整、优化办学结构和模式,做精、做优、做好职前教育,做大、做强、做实职后培训,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层次、多方位办学,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基本完成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实现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1)创新办学模式,“进出口”持续两旺
学校在校生规模保持在5000人左右,从2012年开始,学校开办“3+2”中高职教育贯通,并试点开办“3+4”中本教育贯通培养试点。五年来,学校招生年年完成计划,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三校生”高考成绩屡创历史新高,2015年的上线率高达98%,本科录取人数占上海市录取总数的8.6%。
(2)着力改革创新,成功建成示范学校
2011年,学校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喜获成功,成为全国首批建设单位,经过全校教职工两年艰辛拼搏,顺利完成建设目标,2013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3)聚焦内涵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贴近社会经济需求,逐步形成了以化工类专业为龙头,以机电类和财经商贸旅游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布局结构。《化学工艺概论》等5门专业课程成功入围市级精品课程,化学工艺等3个专业成为上海市精品特色专业。在市第六届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中,有4名教师获得一等奖。学校的《‘五员六步’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于工作岛的数控专业“五员六步”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质量三年达标评估获得优秀等第,名列全市第二名。
(4)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寓德育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努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发展。在德育工作评估中也被评为优秀等第。
(5)加强装备建设,优化专业教学环境
在已经建成三大市级开放实训中心的基础上,筹资4500多万元新建化工综合实训大楼,已投入使用。此外,学校加快教育教学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了完善的基础网络设施,积极探索虚拟实训教学模式,着力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
(6)倡导科研引领,教育科研喜结硕果
近五年来学校教科研硕果累累,承接市级及以上课题40个。2011年3月,学校被评为金山区“十一五”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1年4月,被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授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
(7)推进“三大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比例明显上升,达到80%以上;专兼结合的的双师型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由原来的55.1%上升到75%,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师的“双师型”比例达到了90%。
(8)实施“双轮”驱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学校把教育与培训市场向长三角扩展、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积极开发实训基地开放、共享的功能,主动承接社会培训,包括员工培训、师资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连续12年保持A级资质等级,多次被评为金山区职业技能培训“先进组织”。
(9)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办学水平
2011年,学校与德国东北部化工职业培训中心及丽莎—迈特纳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此后,双方不断深化国际合作,联合开发了《化工操作员职业资格培训标准》、国际水平的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使化学工艺专业建设跃上了国际化合作与发展的平台。
(10)强化依法治校,推进管理机制创新
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精细、民主和科学,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2.学校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高位快速发展,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校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瓶颈。
(1)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融合度不够,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针对生源特征的教育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尚不能适应发展需求,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学科带头人比例偏低;
(3)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提升信息化、国际化水平;
(4)应对已经到来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我校部分专业的培养定位亟需进一步界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全国以及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新一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的劳动者。以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引领,积极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着力内涵建设,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完善学生发展立交桥,拓展服务功能,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方针
在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内涵、示范引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育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
注重内涵。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发展品质,探索学业评价的途径与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快乐成长的校园环境。
示范引领。发挥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化工职教集团、对口支援等平台和渠道,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化工师资培养等方面向中西部辐射,促进职业教育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落实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大胆探索和实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培养体制以及学校教育管理,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的特色与活力。
(三)总体目标
通过“十三五”期间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学校办学模式更加丰富,专业布局更加合理,校企全面深度融合,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发展立交桥更加通畅,国际化办学水平更高,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质量上乘、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具有高度融合、开放性的职业技术院校。
(四)具体目标
1.办学模式。“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办学规模保持在3500人左右。扩大中高、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规模,到2020年,覆盖三大专业群,覆盖所设专业60%以上。中职层次保持在2500人左右,中高贯通培养750人左右,中本贯通培养250人左右。职后年培训量保持在10000人次以上。
2.专业设置。通过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化工技术、自动化、经贸服务三大专业群。化工技术专业群设置适应化工新兴产业的专门化方向,自动化专业群内设置与“中国制造2025”接轨的专业或方向,经贸类专业群设置与三产类产业对接。
3.专业发展。在化工技术类专业群内,化学工艺专业在建成上海市示范性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国标杆性专业;在自动化专业群内,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示范性专业(点)、上海市示范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成上海市品牌专业,并在双证融通改革试点上取得新的突破;在经贸服务专业群内,将物流服务与管理建设成为化工物流方向的上海市品牌专业。
4.课程建设。着力开发专业群内平台课程、模块课程及跨专业(专门化方向)的广域课程,开发形成10门能够辐射和引领全国职业院校的品牌课程。针对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要求,开发创新类课程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5.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智能制造需要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以促进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大众创业的实践者、万众创新的探索者、智能制造的生力军。
6.国际化办学。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引入国际知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品牌。在实施化学工艺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其他专业的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工作。同时,化学工艺等专业引进国际资格证书,并开展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改革试点。与境外企业或办学机构合作,建设为境内外企业服务的培训基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技能人才。
7.师资建设。教师队伍人数稳定在280名左右,专任教师人数稳定在230人左右;重点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5%;教师职称高、中、初级比例为3.5:4.5:2;企业兼职教师所占专业教师的比例控制在25%左右。各专业群培养2名市级以上职教名师,学校将培养10名以上教师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胜任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团队。
8.校企合作。新增1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跨企业的培训基地,形成具有国际化理念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跨国专家组成的“化工国际专家工作室”,通过化工专业引领学校所有专业发展。
9.信息化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初步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包括综合信息服务系统、3D物联网可视化平台、基于智慧云的在线教育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学生创业项目经营网路。
10.教育科研。进一步完善具有激励功能的教育科研机制;按专业群分布培育3个中青年教科研骨干团队;构建“教育科研指南与年度课题(项目)发布”、“教育科研工作室”两个学校教育科研运作平台;建立一个涵盖学校、部门和教研组层面的三级教育科研网络;每年平均承接不少于2个市级以上的研究性课题。力争获得1-2个国家教学成果奖。
11.实训建设。优化、整合现有实训场所、设施和设备,重点对实训中心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将化学工艺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提升至上海市“五星”水平,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两个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提升为上海市“四星”水平。建成上海市职业教育(化工)物流开放实训中心。
12.服务区域经济。以区域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发职前3个以上专业专门化方向,适时开发相关职后培训项目;在核准的范围内,全力满足区域内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对在专业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全力确保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各类定向、委托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任务顺利完成。每年的职业技能鉴定(含应知应会)规模校内保持在3000人次左右,校外保持在13000人次左右。
三、任务与举措
(一)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1.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分级实施的工作体系,形成管理有效的“大德育”框架体系,完善教导融合、“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四位一体育人机制,优化社会合力;加强德育骨干队伍的培训培养,形成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校外兼职辅导员”四支育德队伍。
2.创新途径方法。创新以“五项载体”为特色的学校德育途径与方法,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继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并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系列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三大节日”(科技、体育、艺术节)学生自我展示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感恩教育、知识竞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每学年形成校科两级活动方案;创新职业生涯设计活动,通过开展“创业、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创业意识;继续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的参与率达到60%,打造10个市级三星级以上社团。拓展“互联网+”育人新途径,基于中职学生互联网思维的体验,从文化视觉、行为理念等方面拓宽育人渠道。
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结合市教委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文件要求,完善以“星亮学分”为核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把系列化的创业实践教育,作为必修内容,学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创业的实效评价纳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业评价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4.构建多维度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多维度实施以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的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做到创业实践教育“五进”,即:进校本教材、进必修课堂、进创业园区、进考核评价、进职业规划。为此,“十三五”期间,学校组织开发涵盖创业法规、创业操作实务、创业案例等的系列校本教材,编制《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指导目录》,进一步拓展学校创业实践园的规模,提升创业层级。结合移动互联技术,搭建线上线下(OTO)的创业实践平台;继续聘请企业家走进创业实践园,担任创业项目导师,辅导学生创业;主动为成熟的项目牵线搭桥,引入企业及社会投资机构,并辅导注册。
5.建设完善学生活动中心。建设融学生自主管理、文化艺术活动、心理辅导为一体的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为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搭建好坚实的平台。其中,学生自主管理中心包括学生会、学生事务中心等学生自主管理的职能机构或部门;学生艺术中心包括各类社团活动场所,为学生发展、展示琴、棋、书、画等才艺提供舞台;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将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并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及危机干预系统、学生“心理辅导信息员”队伍、学生心理档案。把心理辅导中心建成上海市示范性心理辅导中心。
6.高度重视学生体能锻炼。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合理安排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将社团、体育、艺术特色创建融为一体,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严把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体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体锻达标合格率确保达到85%。
(二)优化结构布局,推进专业持续发展
1.制定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现状,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产业需求、就业导向;科学定位、错位竞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据“跟踪、调查、提出、审议”的工作程序,建立“市场导向、企业参与、自我调整”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化工技术类专业要向精细化工、高分子新材料等领域拓展,新开发1-2个专门化方向;将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归入自动化类专业群建设,重点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改造计算机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在原有数控车加工等三个专门化基础上,拓展电加工专门化方向。经贸专业群重点建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2.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创新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布局定位确立以后,对相关专业按不同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创新提升建设方案,推动有优势的专业创新实践。面向国际,瞄准国内领先专业,提出个性化的专业建设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服务水平等方面,形成专业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3.拓展相关专业中高、中本职贯通培养。继续做好中高贯通应用化工技术和中本贯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总结积累经验;同时积极开展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中高、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力争中本、中高贯通专业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标准,贯彻落实《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改革方案和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切实提高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每年确保四门公共基础课程合格率及优良率高于市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加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融通,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推进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优化双证融通课程考核方案为抓手,突出职业素养的过程性评价机制,进一步探索“双证融通”的有效途径,实现四个“有机融合”: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机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有机融合,专业技能培养与工作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融合,确保学生在通过专业融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的考核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各专业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高于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
3.融入“互联网+”,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升级。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围绕职业岗位能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网络教育平台为基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微课等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实施线下线上为一体的教学;在专业教学中,通过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建设,广泛应用“E课堂”、“云课堂”等“互联网+”新型课堂形式,将虚拟仿真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等与专业现场教学形式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效果。
4.深化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法改革。在总结语、数、英等课程实施“激发式自主学习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向专业课程推广,进一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德育课要扎实推进基于合作探究的体验式教学和基于个人品质提升的行为教学;要继续实施集生产情境和生产组织为一体的“数控专业‘五员六步’教学模式;其他专业也要积极探索具有各自特色且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经验。
5.完善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十三五”期间,根据市教委有关精神和部署,要分阶段开展专业建设诊断改进工作,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课程教学,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要继续完善“制度落实、督导并行、信息反馈、持续改进”的校本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搭建信息化平台,每年定时收集包括合作企业、政府督导部门、评估机构以及学生家长等第三方评价,形成第三方评价综合报告,以及时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效与不足,使之成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要认真执行国家教学质量年度评价报告制度,每年按时完成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6、加强普职融通教育。充分利用三个市级开放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积极配合区域中小学校做好职业预备教育,支持金山第二劳技中心做好中小学生每学期的常规的参观体验活动。积极推进“职业体验日”的制度化,面向本区域内的所有中小学生开放实训场所、课程、师资等教学资源,以“普职一体化、生产情景化、专业生活化、项目趣味化”为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逐步形成系列化的教材与课程,因材施教,使学生接爱良好的职业启蒙教育。
7.提升国际化水平。不断拓展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合作空间,适时举办“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条件下的中德职业教育碰撞与思考”论坛;化学工艺专业积极开展国际水平教学标准实施工作,用5年时间,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模式等改革,达成试点工作的教学目标,形成典型案例,并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化工、机电以及数控三大专业通过加入“AHK德国双元制职教联盟”,积极参与“双元制”教学方案设计的培训工作,并以基于“双元制”的教学要求对专业进行整体化系统性改造,适时按照新的方案开展学生“双元制”教学培训试点,使学生能获得AHK国际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四)推进产教融合,探索校企一体育人
1.拓展校企合作内涵。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不断开拓新的企业;深化拜耳、赢创“订单培养”模式,逐步实现招工招生、人才培养一体化;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和在校生实训“双基地”,即:学校成为企业职工的培训基地,企业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实践基地。从企业引进或聘请有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促进专业技能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
2.建立校企育人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相对固定的对口实习企业,从现有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中,挑选一批合作基础牢固、生产条件现代的企业,作为专业教学的实习基地,并与这些企业共同制定各类实习要求与标准,实施实习质量监督。二是按国家规定给予这些企业成本补偿,充分调动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三是培育校企合作文化,学校利用宣传媒体、重大活动、课堂活动等途径,宣传企业文化,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范;同时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文化特色,以形成校企共建的合作文化。四是推广“拜耳杯”职业技能竞赛、上海化工区职业教育奖学金的成功经验,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加强校企联系,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积极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3.拓展教育服务。重新定位职业后培训功能,主动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服务,为金山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以学校培训中心为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拓展项目、扩大规模,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在做强、做实已有培训项目的基础上,整合学校骨干专业力量,加快调研、开发、建设实用型专业(工种)新项目;面向区域经济,重点开展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中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时时关注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培训服务需求,拓展委托培训项目,突出做好技能培训、安全监测等专项培训服务。
4.实现校企顶岗实习一体化管理。实施“三优化、一提升”管理措施,一是对照专业培养目标,将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目标优化,明确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方面的具体目标;二是对顶岗实习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制定完善切合企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三是对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模式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和区域管理员制度,试点指导教师带队下厂与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相结合模式,促使顶岗实习管理不出现失察、失管的“真空区”。通过以上三个优化,确保实习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有全新的提升。
(五)建设智慧校园,助推教育技术革命
1.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在现有校园网基础上,扩展无线与移动网络环境,完善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设施,构建物联专用网络环境。建设集成主机、存储和共享软件服务于一体的云服务平台及静态数据仓库、动态数据仓库。建立感知识别终端、感知网络接入标准及规范。
2.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一体化服务思路,整合各项应用,统一制定面向师生、面向学生家长、面向管理人员以及面向领导的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校园物联网管理系统、智能教室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学生定位系统等。通过整合各信息系统数据,实现数据联动与共享,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学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建设智慧校园3D物联网可视化平台。采用3D物联网的方式,整合安防系统、消防系统、能源监测、楼宇控制、环境监控、物资管理、学生流量分析等系统数据,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实现校园基础管理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4.建设基于智慧云的在线教育平台。以教育资源云平台为基础,建设覆盖三个专业群、基于微课的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通过机制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智慧教室为载体,将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远程教学系统,实现教学直播、教学点播、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等多种教学服务。以智慧云课堂为核心,实现教学信息发布、在线答疑、在线测验、在线作业,自动跟踪学生学习数据,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习评价与教师教学评价系统。
5.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基于重点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工厂,并将各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统一的入口。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实验实训中心。构建网上学习、虚拟实训和实际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校企的有效对接,有效提高实验实训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六)加强教育科研,引领学校改革发展
在五年中,学校教科研将重点围绕“完善一项机制,培育一支团队,聚焦两项重点,构建两个平台,形成三级网络”开展工作。制定《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优化学校教育科研机制;通过外送、内培、在职科研实践等途径,重点培养15名左右28~3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团队;在“十三五”期间,分两期发布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指南;在2018年前,在学校层面建立两个教育科研工作室,即教育科研工作室、教学科研工作室,建立一个涵盖学校、部门和教研组层面的三级教育科研网络。
“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一次校本课题申报,并立项3~5个学校重点课题;每年组织申报区级重点课题一个,一般或规划课题1~3个;每两年组织申报上海市信息化课题1个、上海市科研项目1个。
(七)加强招生就业,实现学校持续发展
1.拓展招生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拓展招生渠道,稳定办学规模,提升招生质量,每年招生数控制在1000人左右,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拓展升学“立交桥”,开阔学生升学的视野,中高、中本招生要达到招生总人数的30%以上,学校在校生规模保持在3500名左右。
2.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做好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机制,研究制定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评估,给他们相应的就业平台,使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和保持在98%以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
(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职教融合发展
1.加强中西部联动,实施校校合作培养。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原有校校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云南、新疆等上海对口支援省市的职业教育援助工作,除完成上海市教委和金山区人民政府的指定合作项目,学校将加大与云南普洱、新疆伊利、四川彭州等地中职学校的合作力度,开展以订单培养为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合作培养。
2.依托职教集团,创新职教协作发展途径。依托上海化工职教集团,与长三角及中西部等集团内的中职学校,以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为协作发展载体,以点对点合作为路径,围绕专业共建、课程共享、师资共育,实施专业建设的协作发展,及时发布集团内企业人才需求信息。
3.发挥专业优势,推出教育合作项目。进一步发挥化学工艺等专业的课程优势、装备优势和师资优势,以课程输出、资源共享、装备开放等形式,为四川、云南、新疆等地有需求的中职学校,组建点对点的教育合作项目,在协同这些中职学校共同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开放、融合与发展。
(九)加强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1.精心打造师德师能建设的“三个平台”。一是“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努力培养一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骨干班主任队伍。二是“名师工作室”平台,重点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开发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三是教学法交流平台,进行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区市两级教学法改革交流。
2.健全两项“培养、管理机制”。一是健全专任教师队伍成长发展的培养、管理机制,包括教师队伍长效培养、管理机制及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不断完善“教师岗位任职考核”、“班主任考核评价”、“骨干教师推荐评选”、“骨干教师后备人员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考核评价”等评价激励制度,创设良好环境和激励机制。二是健全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完善《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规范外聘兼职教师的聘任、使用、考核评价、奖励等环节的管理,吸引企业社会专业人员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外聘兼职教师在校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3.实施“三项培养工程”。一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外聘专家指导、外派学习培训、课题研究、分批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一线实践等方式实现培训目标,落实专业教师每5年到企业实践1年相关要求,“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85%。二是新教师培养工程。学校继续实施新教师“1+2+3”培养工程,即一年见习期、二年培养期、三年后备骨干教师培养期,以促进新教师迅速成长。三是教师校本培训和职业技能培养工程。实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落实专业教师每5年到企业实践1年相关要求,5年内分期分批组织5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参加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且取证,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课程实施能力。
4.加强校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其一,建设一支具有先进理念、求真务实,勤政廉洁的开拓创新型校级党政干部队伍。校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在于提高领导干部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精神,具备在经济新常态下驾驭全局,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领导能力。其二,建设一支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具有较强执行能力的中层干部队伍。积极采取措施,选拔和吸收优秀青年教师进入中层干部队伍行列,使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管理团队更具活力。
(十)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依法科学治校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十三五”期间,对原有制度进行进一步梳理、完善。重点对原有的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在实施绩效工资的提前下,科学合理地制定激励机制,使职工收入与工作实绩、创新突破紧密挂钩,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的考核办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2.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按程序决策、行政,重大的决策,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然后实施;依法对外开展合作,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双方的责、权、利;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民主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规范教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让教职工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通过各种渠道,确保学校与社会各界沟通渠道畅通;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师生权益。
认真贯彻《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文件精神,在学校重点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通过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明确普法责任,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等措施,丰富学生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坚持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学校维修、宿舍管理等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性实施步伐;积极推进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卫生整治,加强绿化与景点的维护;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积极做好各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保证师生的健康,同时,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管,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控,确保食品安全,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强对食堂饭菜质量的监管,不断提高服务的满意度。
4.持续抓好安全工作。要始终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校长作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保障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部门安全员的作用,建立完善安全防卫机制,每学期对师生开展2-3次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3类物防设备,加强技防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做到技防设施校园各个区域全覆盖;健全、完善各类事件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校园突发状况,每月至少开展1次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类社区资源,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管控力度;继续开展创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坚决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率为零。
5.切实关心教职工生活。继续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切实做好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时时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切实关心教职工日常生活,做到“事业激励人、感情凝聚人”,把学校的发展与教职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的统一起来。
四、重点改革和建设项目
(一)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
创新提升,打造特色,将化学工艺专业建设成“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品牌专业”,将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成“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
建设内容:
以“示范性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为抓手,通过国际化标准和AHK证书的实施推广,探索与创新跨国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深度校企合作;以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为突破口,全力打造重点建设专业的系统化课程教学平台,助力全校师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进一步优化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专业建设过程管理,使学校已有的、或将要建设的市级精品课程在全国或本市相关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中具有领军作用,取得丰硕成果;
精心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师资队伍,使之具有“双师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科研实力强”的一流教师素养,在教育教学、科研、各类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教科研成果丰硕;
进一步扩大重点建设专业的社会培训项目,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提升化工、机电、数控等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资质,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使各专业拥有优质的社会声誉。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程
建设目标:
落实《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用人单位录用和高等院校招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学生评价和选拔模式的转变。
建设内容:
明确管理制度。在市、区两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协调下,学校成立相应管理机构,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核制度、公示和举报投诉制度,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库。
做好常态化管理。按照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每学期末指导学生整理、遴选用于撰写自我介绍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材料;做好评价材料的录入及公示审核,最终形成电子档案。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充分利用记录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资料档案的过程,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促进教师开展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和生涯辅导,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和个性发展。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在切实提高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学业成绩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发展与公民素质培养,更加着力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高度重视学生运动水平、艺术水平以及创业、创新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三)创业实践教育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
以中职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为服务导向,在构建职业引导和就业指导平台、社团活动和创业实践园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多维度的教育和训练,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一定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初级人才。
建设内容:
编写创业校本教材,编制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计划,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与技能;改革学业评价体系,把学生创业课程成绩与创业实践成效纳入综合评价的总分,并占有足够的权重。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校内创业实践园,分三期搭建线上与线下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组建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实践教育导师团队,培育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为成熟的项目牵线搭桥,辅导注册。
(四)社会服务能级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
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整合专业资源,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尤其是服务金山产业发展的能级。
建设内容: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化工综合实训中心,调整机电、数控实训中心布局,提升服务能级;以培训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职后培训。主动对接区人社局、安监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接区域企业,了解需求,开展各类“定向培训”。
加快开发建设实用型专业(工种)新项目。依托学校骨干专业力量,使“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学历培训项目和“维修电工、创业能力”等职业培训项目保持稳步发展。同时,整合学校骨干专业力量,加快调研、开发、建设实用型专业(工种)新项目。
(五)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
完善学校南北校区的功能与布局,提高房屋的安全性能。
建设内容:
“十三五”期间,提请拆除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和1、2号宿舍楼,建造一栋食堂和学生活动的综合大楼;拆除南区化工、机电、劳技楼,建造一栋机电综合实训大楼。校内其他建筑物,按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结果,实施抗震加固。
(六)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
展示文化育人、素质立人的办学理念,打造出体现职教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和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内容: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5年规划。总结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分别从室外环境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实训文化、图书馆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改造。结合学校化工专业特色,重点宣传HSE绿色环保理念。
其中重要的工程有:化工综合实训大楼的实训文化建设,结合专业建设,打造理实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一个化工与人类、化工与生活、化工与环境的化工科普展示厅。学校图书馆改造,结合数字图书馆建设,打造一个温馨、智慧的读书乐园。建设学生活动中心文化,打造一个学生文化活动、综合素质拓展中心。建设校史陈列室,在南区建设一个全面回顾学校建设历史,展示今日改革成就的综合陈列中心。
五、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并成立由校综合办公室、教务处、教育研究室、人事科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规划制订工作完成后,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负责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部门和负责任人,指导、研讨、推动规划的全面贯彻执行。
(二)经费保障
落实区委、区政府“科教兴区”战略,积极争取上海市教委、金山区政府以及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把职业教育事业纳入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确保职业教育优先发展。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生均教育经费、公用经费和教职工的收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合理增长。
对规划中所提出的重点工程所需的经费,由相关部门按照上级年度预算规定,及时编制预算方案,上报申请;加大经费执行力度,按照上级规定,做好经费绩效评价,审计监督和预决算公开,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监督评估
由党委、工会组织干部进行规划专题学习讨论,增强学习规划,宣传规划,执行规划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根据规划要求,各部门制订、完善单项工作规划(方案),把规划落到实处;以规划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把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落实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之中,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实施中期评估检查,2018年6月底以前,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检查,并根据完成情况,对规划进行中期调整和优化;到2020年底,对规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