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届“星光计划”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终于下来了。我校“硬笔书法”项目获得团体奖第一名,顾奕雯同学获得一等奖,余斌、干海稀、梁凯旋、魏佳雯四名同学同时获得三等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半年多来的集训,一幕幕又清晰地浮现出来。
寒假集训,拉开竞赛序幕
寒假来临,校园里,一群人正在为备战上海市第八届“星光计划”而不舍昼夜地忙碌着,他们就是集训的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们。1月上旬,选手一经确定,老师们就将集训的安排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沟通。1月19日上午,基础科科室领导集中师生们再次动员,明确目标与要求,集训正式开始。七天里,同学们精神饱满,专心致志,无一迟到,无一请假。没有计较和攀比,只有体贴和理解;没有偷懒耍滑,只有刻苦钻研。朱荷生老师一人指导五位同学,每位同学的基础不同、悟性不一,他给每位同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当看到余斌同学晚上回家后还把作业通过微信发给老师时,朱老师颇感欣慰,这就是“累并快乐着”的过程。
教师参赛,提升书法水平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打铁还需自身硬。5月11日,朱老师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参加“第六届上海市教师书法•板书•钢笔字•中国画大赛”,获得钢笔字中职校中年组一等奖。作为指导教师,教师的书写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利用课余时间,朱老师把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自学丛贴》仔细临摹了多遍,书写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前,他只能写一种楷书字体,现在,他能够写出“欧体、颜体、柳体、魏碑体”等多种楷书字体,对于各种字体之间的细微差别也能够做到“了如指掌”。同时,他还临摹了“隶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书写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指导学生更加得心应手。唐太宗说过“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朱老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印证了“教学相长”的规律。
不断总结,采取有效训练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硬笔书法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寒假期间为第一阶段,本学期开学前为第二阶段,开学后为第三阶段。一方面,朱老师根据学生现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方法;另一方面,组织选手认真临摹,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从笔法到章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组织大家认真“观察”,仔细“临摹”。“临”就是把碑帖平放在左旁,或竖搁在架子上,观看字的形势笔画,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学写;“摹”是把碑帖字样放在下面,蒙上透明薄纸,随着字的大小粗细毫不走样地描写。“临”便于揣摩笔画的形态和用笔精神,“摹”便于学习结构的布置安排。一个人临摹能力越强,学习书法进步就越快。临摹的要诀就是认真“观察”,毫不走样,切忌“自以为是”,甚至随意篡改“字帖”上的写法。古人云“瀚不虚动,下必有由”,就是强调要虚心学习,像小学生一样仔细临摹。
认真点评,仔细讲解,反复“磨砺”。教师从字的位置、大小,笔画的长短、粗细、软硬,字的结构,整体的和谐美观等方面,逐一加以分析,把学生写的不好的字挑出来,教师写出“范”字,要求他们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选手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顾奕雯同学起步较早,悟性好,模仿能力强,写的也好。老师就把她的习作作为“范例”,供其他同学模仿。激发了大家“比、学、赶、帮、超”的热情,相互借鉴,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关心同学,调整心态,发挥最佳水平。赛前训练十分单调、辛苦,有人说,“我已经写得呕吐了。”当学生腻烦的时候,老师循循善诱,及时鼓励;当队员病了,老师又像父母,时刻关心着他们。通过几个月的磨练,学生的书写技能突飞猛进,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基础科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在全体同学的奋力拼搏中,我们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拿到获奖证书,一切从零开始。学无止境,技无止境。我们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