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永不忘——化工支部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作者:朱水清、张月连、朱文闻、李娟、蔡东华创建部门:化工科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2-21浏览次数:75

12月9月-11日,校党委组织开展赴山东沂蒙老区党性教育活动。化工科党支部支委及优秀党员代表、民主党派人士有幸参加。通过学习,大家深受教育,感慨万千。

当同志们顶着寒风冒着风雪,到达沂蒙革命纪念馆时已是9日下午二点多了,跨入纪念堂听着讲解员讲解着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时深深地感到习近平书记为何要写下“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的批示。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沂蒙人民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军队一边,参军参战、拥军支前,“一口饭当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锻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涌现出了“红嫂”、“沂蒙母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参观过程中,讲解员不断讲解感人的故事。

蒙根据地党政军民在与日伪顽匪展开尖锐复杂斗争的同时,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实行民主建政,保障人民权利,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沂蒙党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还爱民亲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与群众打成一片,共同战胜了各种艰难困难,使沂蒙抗日根据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在展馆的最后,习主席写下的题词“山东是革命老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体现习书记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接着,大家怀着憧憬的心情瞻仰了华东历史陵园。

9日晚,同志们不顾一天的疲惫,仍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聆听了中共兰山党校董业东老师的《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的党课。董老师讲到,沂蒙精神的特质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俱进。1989年沂蒙精神的要点为“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生创新。”在1990年沂蒙精神的核心是“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1997年提出沂蒙精神的核心是“爱党爱军、开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同的时代,沂蒙精神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沂蒙精神是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在:1、谋取人民的政治解放;2、谋取人民的经济解放;3、谋取人民的文化解放。沂蒙精神体现的是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更是党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等密切关系的结晶。

10日上午,党员们来到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接受党性教育,瞻仰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

大家参观了孟良固战役纪念馆,该馆共分为五个展厅,主要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元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最大震撼的是支前厅和英烈厅,看着支前厅里的一张张照片,一份份史料,配合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大家的眼前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场景。一幕幕母亲送儿子、妻子送爱人上战场的感人场面,还有“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带领全村为部队摊煎饼、洗军衣、做军鞋、运柴火的光荣事迹,以及“沂蒙大嫂”李桂芳带领30位妇女在冰冷的汶河水中,用门板架起了“人桥”,让我军部队从她们的肩头上踏过渡河的动人场景……这些画面让党员们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英烈厅里,展示的是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介绍,他们为了革命理想,献出了绚烂而年轻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孟良崮,他们的信念照亮了孟良崮,他们永远沉睡在了孟良崮!在纪念馆的后面有一片陵园,里面埋葬着这些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革命英烈,在松柏之间,树着他们的墓碑,上面刻着“崔排长烈士之墓”、“无名烈士”之墓……据讲解员介绍,这里埋葬的2800多名英烈,有名字的只有不到200人。青山无语,丰碑永存,昔日金戈铁马地,如今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英勇的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伟大的事迹将永远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下午大家前往“沂南红色影视基地”参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浓郁的红色气氛。解说员介绍,马牧池乡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数十万军民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侵略;解放战争时期更是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红嫂革命纪念馆所在的常山庄村,不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至今保持着战争年代的历史风貌。一座座房屋,一件件工具,谱写着沂蒙军民鱼水之情,也诉说着百年古村的历史沧桑。

11日上午同志们冒着风雪来到位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的华东野战等军纪念馆。在纪念馆展厅,大家通过听取讲解、观看文字图片资料、历史文物、多媒体声像等,详细了解了华东野战军参加的多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全过程。华东野战军是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之一,是独立执行重大战略、战役任务的野战集团,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紧紧依靠地方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山东、江苏等八省市纵横驰骋,共歼灭国民党武装247.6万余人,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捍卫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亲身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军人奋勇杀敌、夺取最后胜利的英雄事迹和沂蒙老区人民为夺取革命胜利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可思议”,在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缺枪少炮的艰苦环境下,革命先辈硬是凭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便了全中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先烈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返程的路上,大家陷入深深的思考,毛主席曾说“兵民是胜利之本”,这股力量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沂蒙精神!是沂蒙百姓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主动参军上战场,送衣送鞋又送粮,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是儿子送战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了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所以就算时代在变,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在新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深入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攻坚克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此次党性教育活动,大家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作为共产党员,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沂蒙精神,牢记党员使命,开拓奋进、无私奉献,为职业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