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15—18岁高中学生)
为深入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十一五”指导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儿童创设更好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教育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促进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现从孩子和家长的身心需求出发,特编制《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一、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监护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子女成长发展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和家长的道德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培养下一代、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既为孩子营造健康幸福的人生,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同时也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家长(监护人)应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孩子的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
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任务是: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教养子女的能力.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使之成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家庭教育指导丁作要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律,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全面实施。
二、家庭教育的指导原则
实施家庭教育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指导家长关注以下原则
1、遵循科学,正确引导
正确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力,让他们能在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
2、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而且就其本身而言,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重视孩子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关注孩子的多元智能,在遵循~般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3、满足需求,理性施爱
重视孩子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孩子,赋予亲情,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但在满足孩子生长需求的基础上,也应理性施爱。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迫孩子。只有将感情与理智相结台地施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4、正面教育,赏识有度
对孩子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不排斥必要的批评和惩罚。赏识要有度,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时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副作用。
5、榜样示范,平等交流
事事处处树立榜样,子女最信赖和模仿的莫过于父母,正如哈巴特所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子女们的灵魂,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当好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民主平等新型的亲子关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父母要真诚地与孩子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跨越代沟,打开孩子的心扉,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才能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6、三位一体,和谐教育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构建全面、健康、和谐的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全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框架
家庭教育旨在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孩子成人、成才和成功。家庭教育指导在明确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各阶段的有机衔接、螺旋上升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大纲”内容按年龄段分为五个部分共60个指导内容专题,即:0-3岁12个专题、0—6岁12个专题、小学阶段14个专题、初中阶段12个专题、高中阶段11个专题。为便于家教指导人员更好地了解各年龄段的孩子并掌握家教指导策略,每个年龄段的指导专题前对该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家庭教育的重点做了描述。在家庭教育指导中主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开展指导活动,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和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和质量,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氛围。
第一部分O-3岁婴儿(略)
第二部分3—6岁幼儿(略)
第三部分6-11岁小学生(略)
第四部分11-15岁初中学生(略)
第五部分15—18岁高中学生(中职学生参照执行)
一、15—18岁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末期,身高和体重发展都将进入缓慢增长,并逐渐趋向稳定。身体的结构和机能己能达到成人水平,在认识能力的发展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思维能力更加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己占优势,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认知活动中各项品质趋向稳定,智力水平已接近高峰,自我调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高中学生年龄段处在社会性需求发展的高峰期。由于高中生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社会交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角色的多样化,其社会性需求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他们追求友谊,交结朋友,共同探讨理想、前途,热心社团活动,其伙伴之间影响已明显超过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了解更全面,更客观,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关注也更主动,更自觉,他们的自尊心显得更为敏感,对自己心理调适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高中生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高中时期是孩子自我觉悟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高中也是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压力最大的时期,而临人际交往、升学、以及自我成长等多重压力。父母在对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既要保持对他们的关注,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要让他们担当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仰。高中生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让孩子正确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为孩子成为合格公民,向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做好重要准备。
三、1 5—18岁高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 和孩子共同适应高中阶段的生活
随着高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交往的扩大、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思考问题的主观性在加强。他们重视自我形象,重视同龄人尤其是异性的评价,他们开始从关心书本转向关心社会,从单纯接受到独立思考,他们敢于挑战权威,但他们面对更大学习的压力、交往困惑和自我认识等问题。
父母的理解与宽容是缓和高中生心理压力的重要途经。父母尤其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对高中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放手但不放任,以交流的方式来代替对孩子的控制。在教育价值观上不能趋向于单一化,将升学目标成为最大追求。家长只有理解他们,才能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只有理解他们的合理需求,才能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跨越代沟,向他们学习。
家庭教育应该成为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父母应该主动为自己也为孩子留一点时间和空间,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缓解高中生的成长压力,给予孩子精神的支持。
专题2 跨越代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高中学生遇到问题更倾向于和同学、朋友交流,而和父母的交流减少。一方面,高中生家长普遍感到子女对家长的意见、建议听不进去: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却认为,家长根本不理解他们,总是用老眼光看他们,拿老办法教育他们。这就造成不少家庭亲子间难以沟通。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一种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父母应该加深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掌握亲子沟通的技能和艺术: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急于批判,要试图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家庭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听听他的想法,特别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孩子有发言权;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反复和他们谈论考试的事情,也不要对他发脾气;当语言沟通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尝试通过写信等方式与孩子沟通。
跨越代沟需要亲子双方的共同努力,父母和子女都要不断学习,正确处置家庭中的权威与民主、平等之间的关系。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提高孩子自身形象,让孩子获得和感受自信: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使用过分的惩罚手段去维持行为规范。
专题3 指导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独生子女的生存环境使孩子的人际交往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学校学习生活中过多的竞争也给孩子的人际关系带来阴影;社会人际关系中不正之风使孩子的人际关系具有物化倾向;家长对孩子人际关系的教育忽视和教育的困惑使一些学生形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良好的人际关系涉及到孩子的自我认识,交往技能,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帮助的感恩等等。高中生渴望友谊,通过伙伴关系,他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优良个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借助伙伴关系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的人际交往虽然要在社会中不断锻炼,但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相比其它教育要大。父母的人际关系及家庭关系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庭中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平等交流是对孩子进行人际关系教育的最重要的环节。
家庭中要致力于创建良好合作的人际环境;要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尊重他人、文明礼仪的教育:家长要支持孩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人合作;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使孩子在交往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诚恳、公平、宽厚态度对待别人;对孩子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要与及时孩子沟通交流,但不要简单地用父母的权威和经验取代孩子的体验和思考。
专题4 指导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
高中生处于过分敏感和富于想象阶段,开始从异性向往、爱慕到对爱情的渴望,出于学校与家庭性教育的相对贫乏,加之学生认知偏差和身心发展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性意识困扰,如出现苦闷、焦虑、厌恶等心理问题。在异性交往过程中,把握不好友谊与爱情界限,导致心理困惑;或没有摆正情感与理智位置,陷入早恋误区,影响学习和生活。
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是高中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结果,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要经历,青春期教育的关键存于遵守规则和学会自律。
家长对孩子与异性交往既不要过度敏感,更不能以此为理由私折孩子信件、偷听孩子电话、翻看孩子日记等,这些做法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要帮助孩子划清友谊与爱情界限,使孩子认识到早恋对自我发展的不利影响,正确进行异性交往。在异性交往中,学会自律;以日常生活为契机,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生理、性道德教育,包括抵制毒品和防止艾滋病等的教育。
专题5 指导孩子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每位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孩子,都渴望在学习中有更快的进步,成绩确显著的提高,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有时有差距。
与初中学习相比,高中学习往往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具有知识量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能力要求高,贵在自我培养等特点。家长应该通过教师、书本、孩子等途径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指导孩子学会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高中生引发学习困惑的主要原因有:运用低效率高耗时方法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方法不当等。
家长有必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孩子合理、科学使用时间的指导,注重劳逸结合;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和实行目标的具体措施,积极开展社会学习,鼓励孩子充分调动自我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专题6 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负责
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普遍存在责任感缺失的问题,特别是家庭责任感和学习责任感的缺失;与同伴合作与交往中的自我中心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孩子责任感缺失的最重要原因是家长过度的呵护和对学习成绩的过分的关注。
负责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孩子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品行;责任感的家庭培养是其它教育无法取代的;没有承担责任的经历和体验,孩子的责任感难以形成;让孩子学会合作的首要条件是看到团队的重要性和他人的长处。
家庭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把孩子对家庭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共同分担家庭的工作和义务;家长要放手让孩子掌握各类生活技能,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把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告诉孩子,培养其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有关孩子的决定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告诉孩子要勇于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充分创造机会让孩子品尝与人合作的快乐,感悟合作中自我调整的重要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承担责任,学习合作。
专题7 指导孩子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理财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物质生活改善,今天的孩子存在消费的误区表现为吃喝消费向广告看齐;用品消费向名牌看齐;人情消费向朋辈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家长有时对孩子在物质上过度溺爱,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会当家理财。从小培养孩子的消费理财能力,既可以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又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这也是现代人应具各的基本素养。
在家庭中,家长应重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能力的教育。引导孩子从小懂得对需要什么和想买什么加以区别;经常举行家庭会议,让孩子了解“家情”,共同参与家庭决策,共同面对家庭危机与不幸:在家庭生活中,通过父母与孩子角色互换,让孩子学会操持家务,当家理财:教会孩子懂得区别物品的贵和贱,使他们对理性花钱有初步概念;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每个月的零花钱一次性全给孩子,但如何花,由他们自己决定,培养他们的自决能力等。
专题8 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培养科学的生死观和健康的人格
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高中阶段的生命教育着重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
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等。父母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科学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是热爱珍惜生命的具体体现。
家长要注意营造乐观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围,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感受到亲人的爱;家长自身应该对生活持有积极的态度,敢于向命运挑战,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上,更要关心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专题9 指导孩子在网络面前不迷失自我
孩子沉溺于网络己成为目前许多家长的烦恼和忧虑。在高中阶段,的确有一部分学生因沉溺网络而影响学业成绩,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学生网络沉溺往往是家庭环境不良或不当所造成的后果。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21世纪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信息将是高中学生成长最丰厚的学习资源,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应当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预防青少年学生网络沉溺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多与孩子互动、沟通,营造温馨谐的家庭关系及亲密的亲子感情,充分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关怀;家长要以身作则,在上网时间、上网内容、上网方式等方面为子女做出榜样;家长要引导孩子把电脑当成学习工具的同时,要积极为孩子的课外活动提供条件;家长要关注孩子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在上网方面存在的问题,冷静对待,切忌采取随意粗暴的方法。要着眼于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
专题10 以平常心指导孩子面对高考
高考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家长对高考成绩的高期望普遍超过孩子可接受的程度。在填写志愿时,家长包办代替,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孩子的“不安”。解决“不安”的办法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接受现实。家长要接纳孩子,而且是全方位接纳,不能只接纳孩子好的一面,不接纳他们“不好”的一面。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家长如果不接受现实,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自信。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才会减至最低,才能让考生心平气和地去考试。
面对考试,家长要树立正确的高考观,要有一颗平常心。衡量孩子高考是否成功,不是考进什么学校,而应看孩子是否尽到力量了。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作为家长来说,发现并开发孩子的潜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家长对孩子既要有学历期望,更应有能力期望,全面素质期望。要适度期望,但不高期望,更不无期望。在选择志愿时,要尊重孩子,要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感受成功。
在温课迎考期间,家长更应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劳逸结合,身心愉快,为孩子减压助考,让高考成为孩子成功人生的一个起跑线。
专题11 指导孩子树立理想.规划未来
高中生处于充满理想和抱负的金色年华。理想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当前,在部分高中生中,只有职业理想,缺少社会抱负;只有近期目标,没有远大目标。家长中存在以自己的理想,代替子女的理想,以“白领,高薪”取代理想,进入“急功近利”的误区。
今天的社会不仅是学历社会,更是一个能力社会。今天人才的竞争,不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素质的竞争。家庭教育应把“育人”放在第位,使孩子成为大写的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把家长的终身学习,自我发展与孩子的理想的确立结合起来,家长首先应成为孩子的楷模,在担任好家庭角色的同时,更应担任好社会角色,确立国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尝试与孩子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对话交流,让他们从健康的视角看问题;引导孩子阅读经典,让优秀的作品唤起孩子的高尚情怀和崇高的思想;鼓励孩子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从孩子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帮助孩子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关系,引导孩子把社会理想与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