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阳光到了,快乐还会远吗?无可奈何烦恼来,似曾相识见阳光。
亲爱的同学和老师们, 2020年新春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这种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在人群中引起了一定的紧张情绪,不管身处在这场疫情风暴中的哪个位置,人们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由疫情严峻性带来的心理压力。
一、在疫情期间,我们很有可能会焦虑,焦虑是危机发生时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面对想象的或现实的威胁时所产生的特定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并具有适应性,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应对疫情;但情绪反应过度,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可能造成社会混乱。而面对焦虑我们可以适当减少信息输入,避免信息过载引发的焦虑。
网络时代,我们时刻都能从朋友圈、微博上捕捉到关于疫情的信息。但是,在“自我隔离”期间,过多的信息未必有利,反而可能加重已有的焦虑情绪。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存在强迫性刷手机行为,不妨给自己规定:只在特定时间关注有关疫情的信息。另外,我们接受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不真实的。谣言具有发生在危险或动荡时期、内容繁多、传播迅速、传递焦虑、有一定真实背景等特征,而谣言“半真半假”的特征正是焦虑心理的催化剂。因此,要学会信息管理,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理性甄别信息,不要随意传播无法确定真实性的信息。
二、学会并培养理性、积极的思维方式。在疫情中,我们会可能产生一些情绪困扰:
(1) 绝对化要求。对于此次疫情,有些人认为,“为了保障我的健康,武汉人一个都不能出现,我不能和任何人有任何接触”。这部分人把“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一定要”等,这是非理性的。
(2) 过分概括。此次疫情源于武汉野生动物市场,有些人就认为,“武汉人都吃野生动物,全都十恶不赦”。这部分人将“部分武汉人”过分概括化为“所有武汉人”。还有,部分武汉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有些人就认为所有从武汉回来的人都是病患,因此非常焦虑。
(3) 糟糕至极。某市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有些人会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速度快且治不好,会致命,我们逃不过的,全完了”,这就是“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就是把不好的事情想得非常糟糕,这是非理性的,会导致个体过度焦虑。反之,有些人会相对理性地认为,“死亡患者可能因为伴随其他疾病或自身抵抗力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可以控制和医治的”。不合理信念有时会使人产生一些过度的、不合理的情绪,因此,辨别不合理信念,改变不合理信念,也是避免过度焦虑和焦虑的方法。
在这里,心理老师想给大家一些心理防护上的建议和提醒。愿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1、 保持合理的膳食和规律的作息,在家中坚持室内体育活动,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
2、 做好自我防护,学习自我检测,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主动和家人亲友做好居家消毒防疫工作。
3、 转移注意,避免刺激。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建议大家减少刷微信朋友圈、聊微信群,看微博中相关内容的频率。如果你有朋友有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史,尤其需要提醒他(或她)注意这一点。
4、 关注积极事件。我们可以适时培养积极情绪来对抗负性情绪。此次疫情暴发恰逢春节,延长的假期让我们获得了额外的休假时间,正好可以跟家人多团聚,在集体抗击疫情的同时,能够享受家庭团聚的欢愉时光。患难见真情,抗击疫情的动人故事让人深切感受到人间大爱,它鼓舞和激励着我们。
5、 丰富居家生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室内运动、环保、居家生活设计、人文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制作等活动,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6、 规律作息不熬夜,科学合理使用网络及各种电子设备,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7、 转换视角舒缓情绪。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淡化消极情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宅在家里成为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方式。而与此同时,我们和家人的相处时间也多了很多。那这期间,我们如何更好地享受这些时光呢?
1、 可以和家人一起做一些DIY的合作活动。可以一起做面包,烤饼干,包汤团……承担和享受当下的新角色与生活,在合作中互相欣赏、互相交流。
2、 享受家庭生活。“圈养”的生活中,家人可以一起设计娱乐活动,下载感兴趣的影视剧,一家人窝在沙发里,嗑着瓜子,刷着剧,交流彼此的看法,心会贴得更近。
3、 亲情连线,共忆光阴的故事。可以和父母、长辈翻出旧时的照片,整理、翻拍,上传到家庭群、亲友群中,微信视频连线,一起回忆光阴的故事,不仅能够增强一定的幸福感,还能填平心理上的代沟。
人生总会有不可控的时候,此次的疫情或许也是对于我们的一次考验和挑战。虽然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很多的限制和变化,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实自己的生活,积极地应对角色变化,相信我们一定能共克难关,收获成长。
参考资料:《疫路心防——用温暖照亮远方》华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电子邮箱 shgyxinyu@163.com
金山区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 400 100 1890 (学生、家长、教师)
金山精神卫生中心 地址:金山区金山南路1949号 电话:021-57958771
?xml:nam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