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与德国拜耳合作以来,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国际化合作和交流不断向前,二十余年的引进和创新,历经“发端”、“酝酿”、“扬帆”、“启航”四个发展阶段,取得了越来越显著的成效,大大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学校的品牌形象与社会知名度,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发端”(2002-2008)——牵手Bayer,试水“德国双元制技师”短训
1、牵手拜耳,共建校企实训基地,开展订单班培养,率先开启校企合作发展之路
拜耳是全球最大的以独立研发为本的国际性化工医药集团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60年历史,涉足医药保健、农业、聚合物及化学品四大业务领域,总部位于德国。自1993年同中国化工部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以来,拜耳已在中国建立了若干家公司。2001年,拜耳进入了对华投资的新时代,2001年11月2日拜耳在上海隆重举行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30多亿美元一体化基地生产动工奠基暨拜耳上海聚合物研发中心开幕仪式,中德两国总理光临了典礼现场。
我校在经过与德国拜耳(中国)有限公司多次友好洽谈后,双方于2002年6月,签署了10年合作框架协议,并为设在我校的“拜耳(中国)实训基地”举行了揭牌典礼,从而开启了我校校企合作的崭新历史。根据协议,首批实施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在学校设立“拜耳实训基地”,该基地由中试车间、管道安装车间及化学实验室构成,双方共投资约2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拜耳公司投资100万欧元,用于购置成套的实训设备,学校承担该基地大楼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第二个项目是在学校设立“拜耳班”,长期有计划地为拜耳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的生产企业培养其所需的操作技术人员。2002年3月起,德国拜耳公司总部专门委派职业培训专家常驻我校,主持两个项目的实施。“拜耳实训基地”于2003年10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2008年,双方的合作又增加了新的形式和内涵,举行“拜耳杯”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签约。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自2008年起已连续十余年联合举办以“拜耳杯”冠名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拜耳公司为每一届竞赛提供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资金。
2、联合EBG,试水“德国双元制技师”短训
从2004年开始,学校就开始同欧洲职业与社会教育集团(EBG)就职业教育培训合作进行协商;2005年2月,欧洲职业与社会教育集团(EBG)总裁贝克曼博士与学校签署了双方合作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向书。2006年11月,双方签订了“数控短训班”合作协议。2007年初,根据协议,学校的两名教师赴德国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数控培训。3月,首批数控技术培训班顺利开班,到6月下旬,经过学校与来自EBG及德国双元制专家的严格培训,短训班的28名学员中有27名顺利通过考核,取得德国工商大会颁发的技师合格证书。
(二)“酝酿”(2009-2014)——问道BBZ,八门核心课程探索国际标准人才培养
1、多方携手,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2010年,经过充分的协商,学校、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与德国柏林丽莎-迈特纳-学校、德国东北部化学工业培训协会以及德国东北部化工雇主联合会(BBZ)在学校北校区多功能厅,签署《中德多方在自然科技领域职业培训方面的合作协议书》后,开启职业学校与行业协会、雇主联合会之间的国际合作。2010年10月,我校派出化工科两位青年教师赴德国柏林访问学习,2011年3月德国东北部化工职业培训中心的Thomas Steinbrecher博士、 Franke Schelhase博士受邀来我校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访问。2011年5月派遣来自化工科081赢创班的两位学生前往德国柏林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交流学习。
2012年,中德开始合作共建含有8门核心课程的《化学工艺》专业实施方案。2013年6月,我校派出化工科10位专业课程的领衔教师赴德国丽莎-迈特纳学校、德国东北部化工职业培训中心(BBZ)进行为期一个月课程具体实施及教学方法的交流和培训,该项举措为在我校培养具有国际型的化工操作人才奠定了基础。
最终,中德双方教师对《化工操作员》培训标准涉及的每门必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一一推敲,既突出了德国标准与教育理念,又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梳理出了8门核心课程——《职业通识教育》、《化学基础与分析检测》、《工艺基本操作》、《测量技术》、《安装技术》、《热分离技术》、《控制-调节技术》、《化工装置操作》——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2、传经送道,依托8门核心课程为世界化工巨头BASF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
2014年9月,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德国巴斯夫集团与德国BBZ一行8人,来到我校洽谈合作事宜。巴斯夫集团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地区人力资源负责人Lars Reichmann提到,德国BBZ是德国东北部著名的“双元制”化工职业培训中心,也是长期为巴斯夫提供人力资源与培训的战略伙伴。同时,学校与BBZ经过多年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已经有了相当高度的互信;此次洽谈,迫切希望双方继续服务于BASF中国分公司,依托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包含八门核心课程的化工操作员标准,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培养公司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三)“扬帆”(2015-2017)——直连德国先进职教理念,开发 “双元培养”本土化实施方案
1、理念对接:实地考察达共识,课程培训开先锋
为了促进我校国际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专业核心实力,我校在前期与德方进行了多次接洽和研讨,2015年10月,德方领导来访我校。来宾参观了数控、机电、化工专业的实训基地,表示硬件基础很好,有很大的专业“软实力”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参观化工实训大楼后,他们表示,能有这样大型的实训场所和高端的实训设备,在职校中实属不多,希望也能借助我校的优势达成后续的合作关系。
2015年11月,我校机电科和化工科四位教师参加了“机电一体化国际教学大纲开发培训”。研讨班有全国十几所中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教学专家、骨干组成,我校老师在这次培训研讨中深入了解“双元制”课程开发理念,并与其他学校同仁交流取经。
2015年11月,学校参加了双元制考官培训。该培训由两位来自德国的资深考官授课,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考官培训”为主题,讲解德国双元制职业资格考证的系列重点内容。来自全国各地院校将近80位专业教师通过培训,了解并掌握了德国双元制职业工种资格考证的基本知识、计划和组织德国职业资格考证的流程、考试方法、考试工具、考试材料以及评分规则和重要考试原则,有助于参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的学校和企业开展德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考证工作。
2016年1月,受我校的邀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的负责人来到我校,针对双元制项目教学方案开发这个专题,为我校化工、机电、数控三个专业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做了一次精彩而内容丰富的培训。
2、签约行动:中德校“行”签约,正式启动专业建设国际化工作
2016年7月,为切实引进德国先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资格证书的高、精、尖专业技能型人才,我校与德国职教集团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合作签约暨双元制本土化实施师资培训开训仪式。
3、精心筹备:德国双元制国际证书(化工类)本土化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
2017年2月,为深入推动我校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切实落实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德国职教专家来我校深度交流双方合作内容与方式,商讨以全面引进德国双元制国际证书为契机,创新开展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我校的本土化新路径。
学校与德国专家探索落实“现代学徒制”新策略,双方深度交流合作内容与方式,双方商讨以全面引进德国双元制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为契机,创新开展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我校的本土化新路径。2017年6月,德国专家和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莅临我校指导,深入推进双元制教学改革。
2017年,学校大力推动指导化学工艺专业双元制本土化项目工作,并为此专门聘请外籍专家Carolin Studte博士,在化工科上下的全力付出下,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双元制本土化项目制定了详细地教学计划,形成系统的双元制(中国)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中德双方友好协商,在2018年年初举办德国双元制(中国)化工项目揭牌仪式,宣布德国双元制国际职业资格项目的正式启动实施。
(四)“启航”(2018-)——中德化工职业培训基地揭牌,正式启动“双元培养”本土实践
2018年1月26日,经过中德双方认真准备与充分协商,中德化工职业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金山隆重举行。基地正式落户我校,这标志着学校与德国的职教合作取得了重大成果,标志着学校的国际化合作和交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出席揭牌仪式的领导与嘉宾有:国家工业和信息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色云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职教处处长赵宁;上海化工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淳;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顾宏伟;以及签约双方领导。
中德化工职业培训基地是依托学校而成立的中国首家德国双元制行业类职业培训基地。该基地在中德化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德国双元制(中国)化工考试委员会指导下,以我校、化工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合作的世界知名化工企业为引擎,是德国双元制化工操作员本土化标准的摇篮。在中德化工职业培训基地,学生经过职业院校的学历教育和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职业院校和中德化工考试委员会组织的双重考试,即可获得由国家认可的相应学历证书和德国职业资格证书,使之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基地通过系统引入具有国际一流的德国化工类专业双元培养模式,建立德国双元制化工操作员本土化标准。这不仅是我校自身实施双元制化工操作员本土化标准的基地,也是中德双方推广德国双元制化工操作员本土化标准的摇篮。在职前教育中,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助力全国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在课程开发、资源拓展、师资培训等相关工作的推进,实现人才双元培养模式的本土化落地实施;在过去的几年里,基地积极支持同行院校在山东潍坊、广东茂名、山东东营、浙江平湖、四川成都、江苏连云港、江苏常熟等地建设“中德化工职业培训中心”。在职后培训中,基地积极和市、区应急管理局、人社局、园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合作,开展员工能力提升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安全稳定发展。截至目前,基地已完成两万余人的培训。鉴于基地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表现,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认定我校为“中德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